有人說,日本的護膚品就不怎么區別臉部和眼部。早期的日本保養品確實沒有專門針對眼部的產品。 這是因為提出眼霜這個概念的是更容易衰老的歐美人。早期歐美品牌的眼霜,也是80年代左右才開始問世。然而,隨著如今環境和生活壓力的變化,我們亞洲人眼部的肌膚壓力也更大,對眼部保養的訴求也更加迫切。 翻翻如今主流日本市場,從平價藥妝到高端夯貨,哪個牌子不出眼霜?
2012年左右,有化妝品警察外號的美容專家,人稱寶拉大媽提出了“眼霜無用論”。
她表示:“事實上,我們大多數人并不需要眼霜、眼膠或眼部精華素!唯一應該使用“眼霜”的情況是你的眼部皮膚恰好比你臉上其它部位皮膚干燥。比如說,如果你的皮膚是油性的,不需要油脂類的保濕配方而是凝膠或者液體配方,但是眼周干燥,需要更強效的潤膚產品,而這個產品也不一定需要被標明是“眼霜”?!?br />
這話一出,在當時的美容圈引起了不小的轟動,眼霜派和不用眼霜派扭打成一團。而這個事件的結果卻是……寶拉大媽自己的品牌也出了眼霜,她開始承認眼部護理產品對眼部肌膚的作用。眼周皮膚是人體皮膚中最薄弱的一部分眼周皮脂腺和汗腺分布最少,最容易造成眼周皮膚干燥、缺水。
眼周皮膚每日工作艱巨眼周皮膚最薄,薄到只有0.33-0.36mm,只有臉頰的1/5,又沒有脂肪和肌肉纖維的支撐;再加上眼睛每天的工作任務可謂艱巨非常。每人每天眨眼大約一萬次,要做各種表情;還有人要戴隱形眼鏡,每天摘拿勢必牽扯眼部肌膚,所以眼部最容易長出細紋和皺紋。

熬夜和睡眠不佳導致眼部壓力過大,引發眼周代謝不良,出現黑眼圈,甚至眼袋。不良的飲食習慣導致眼部浮腫,特別是中國人的飲食普遍都偏咸,鹽分會使水分滯留,引起淋巴循環趨于緩慢,所以長期食用高鹽分或辛辣食物的人,毒素很可能無法有效排出體外,長期聚集自然出現難看的浮腫。睡前喝太多水、睡覺姿勢不當、枕頭過低,睡覺時體液一直被聚集在眼部,也會因為體內水分循環不暢而形成眼睛浮腫。脂肪粒沒錯,脂肪粒相信也是惱人的眼部肌膚問題之一,正因眼部皮的特殊結構,肌膚脂肪代謝紊亂;用了不適合自己的眼部產品;以及卸妝不適當,都會造成引發脂肪粒。
所以…… 眼部保養真的不是小題大做!但是護理眼部的最佳方案無疑就是小“提”大“作”哪怕是眼部微小緊致上提的改變都可以讓人的面容看起來更年輕更有神采~大家不妨在早晚使用眼霜的時候,再加入一道按摩步驟,每日早晚小小的提升動作,可以促進眼部產品吸收,改善眼周循環,日積月累,有著大大的緊致提升效果。